智能化油加熱器控制系統
2004/1/12 13:25:00
摘要:油加熱器是電升溫有機載體加熱設備,廣泛應用于化工、塑料、橡膠、醫(yī)藥、建材等行業(yè),本文采用MC68HC908JP32單片機作為系統的控制核心,采用神經元控制方法,調節(jié)加熱器的電壓,達到控制導熱油溫度的目的,同時檢測加熱器的電流、電壓。該系統控制精度高,可靠性強,現場運行效果良好。 關鍵詞:油加熱器,MC68HC908JP32單片機,神經元,PID控制 1.概述 油加熱器的供熱原理是:以電熱升溫,采用導熱油作傳熱介質;在閉路循環(huán)系統中以低壓、高溫狀態(tài)下運行,直接釋放熱量,從而達到提供熱源的目的。將熱能輸送給用熱設備后,再利用強制液相循環(huán)方式,即加熱→循環(huán)→再加熱→再循環(huán)。 油加熱器的用電設備主要是加熱爐、循環(huán)泵,加熱爐內有多組電熱管,采用三相Y形接法,每組電熱管的供電采用交流接觸器或固態(tài)繼電器控制。 油加熱器的主要控制對象是導熱油的溫度,必需保證穩(wěn)定、均勻、柔和加熱和高精度的溫度控制,并且能在較低的壓力下(≤0.45MPa)運行,同時還必需有安全監(jiān)測和保護裝置。 2.智能控制系統設計 根據油加熱器的技術要求,選用MC68HC908JP32八位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,組成智能控制系統,原理框圖見圖1所示。MC68HC908JP32運算速度快,指令豐富。并且它帶有8路8位A∕D轉換器,因而在本系統中不必再擴展A∕D轉換器。同時MC68HC908GP32具有32K片內FLASH程序存儲器和512B片內RAM,具有在線編程能力和保密功能,因此不必擴展程序存儲器??焖?×8乘法指令、快速16/8除法指令及擴展的循環(huán)控制功能和BCD指令優(yōu)化,特別適用于控制應用。 圖1中應用MC68HC908GP32中的8路A∕D轉換器可以完成三路溫度信號及一路交流電壓、三路交流電流信號的采集。擴展一片串行EEPROM 24C02來存儲溫度曲線、各種控制參數。擴展兩片MC14499作為顯示接口電路。數碼管顯示共8位,以顯示當前的溫度設定值及實測值。采用RS-232C串行接口通信變換電路 MC14507,以完成數據的傳輸。該器件只需5V單電源供電,靠外接兩個電容就可獲得正負電平變換輸出。當接收數據線上出現起始信號時,輸入捕捉寄存器ICAP檢測到下降觸發(fā)沿,將串行通信標志位置位,開始接受數據。對于發(fā)送數據的情形,則應設置一個發(fā)送緩沖字節(jié)單元,然后將發(fā)送字節(jié)信息置入其中。在每次中斷發(fā)生時將該字節(jié)bit0的內容送到發(fā)送線上,其余內容右移一位,上述操作共進行10次(包括一位起始位、8位數據位、一位停止位)即完成一次發(fā)送作業(yè)。 鍵盤共設有16個鍵,其中0~9數字鍵用于各種參數的設定;功能鍵有油泵啟動、油泵停止,回車、修改,油泵啟動,油泵停止六個鍵。 MC68HC908JP32的PB口用于液晶顯示器和報警、狀態(tài)指示電路的控制接口,液晶顯示器可同時顯示四行,每行可顯示20個字符,主要用于參數設定的顯示,運行過程中各種狀態(tài)及測量值的顯示。報警及狀態(tài)指示電路主要用于溫度超限及電流不平衡時報警,同時指示交流接觸器投入運行的狀態(tài)。 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溫度信號放大電路和交流電壓信號、電流信號處理電路,溫度信號放大電路由恒流源、電橋、斬波穩(wěn)零集成運算放大器ICL7650等組成,將熱電阻Pt100測量的溫度信號變換為0~5V的直流信號送入單片機中。交流電壓、電流信號變換電路采用LM358組成的精密整流電路,將交流電壓、電流信號變換為0~5V的直流信號,送入單片機中。 輸出電路采用光電隔離輸出,經功率驅動后,控制固態(tài)繼電器的導通周波數,達到溫度調節(jié)的目的。 4.軟件設計 根據系統設計要求,軟件設計采用了結構程序模塊化設計,其主程序框圖如圖3所示。軟件定時器0中斷服務程序如圖4所示。 主程序模塊: 主要完成系統初始化,參數設定,數據處理等功能。 A/D采樣模塊: 完成溫度及電壓、電流的采樣,主要在A/D中斷服務程序中。 單神經元自適應PID控制模塊:主要完成PID函數的計算,各參數的自適應整定,固態(tài)繼電器通斷時間的控制。 程序模塊還包括液晶顯示模塊、數碼顯示模塊、數字濾波、鍵盤輸入模塊及通信模塊等。 5 結論 該控制器用于電加熱場合,控制精度高,抗干擾效果好,可靠性強,應用前景廣闊。 參考文獻 1.王順晃,舒迪前編著,智能控制系統及其應用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1995。 2.黃賢武等編著,傳感器實際應用電路設計,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,1997。 3.張輝等編著,Motorola單片機應用技術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,1999。
提交
查看更多評論